国外创新胰岛素传感器技术 糖尿病患者可实时检测
2019-08-13 10:11:31传感器专家网阅读量:4846 我要评论
【包装印刷产业网 国内新闻】据外媒报道,来自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工程学院的特聘教授Geoff Chase正致力于研究胰岛素传感器技术,以实现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即时”检测。
Chase教授表示,胰岛素检测技术的发展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有效率地做出治疗决策。目前,患者虽然可以通过常规的手指血糖测量和使用血糖仪确认血糖水平,但是,对胰岛素的检测只能在实验室中进行。
“胰岛素的即时检测之所以困难,是因其没有已知的化学反应可以做测试使用。与葡萄糖不同的是,胰岛素没有极化电荷,它不施加电压,也不会对磁场、射频或微波产生反应。”Chase教授说道,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成为了胰岛素的一种“隐形”特性,让其更易于检测。
研究人员合作开发芯片实验室,使用微流控技术、定制的生物受体和新型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建模,以检测液体样本中的胰岛素。“固定体积的液体会粘附在微芯片上,多余的液体则流出,这会改变MEMS阵列元件的质量和厚度。相应地,我们通过液体改变MEMS器件阵列的动态特性就可‘观察’到胰岛素。这是申请自主知识产权的希望所在。”即时获取人体胰岛素水平的关键测量值这一技术是为治疗2型糖尿病系列研发项目中的一部分。
目前,胰岛素检测需要通过实验室处理血液样本,并且需要1~3天的时间才能获取检测结果。这样的检测过程仅对2型糖尿病的初期诊断有益,不适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与护理。研究人员解释道,“当患者无法准确知道胰岛素水平时,就只能依靠猜测,但是过量注射胰岛素又会产生极高的风险,正因如此,患者往往就放弃了治疗,”Chase教授说道,“使用这种传感器,可让患者即时检测胰岛素水平,并适量注射胰岛素,从而降低过量注射的风险。”
韩国科学家开发了皮肤触觉传感器
据外媒报道,近日,韩国成均馆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人造皮肤触觉传感器,可以感受到人体皮肤感受到的类似压力和振动。
同时,新型传感器不仅可以检测压力和振动,还可以将材料的表面粗糙度转换为电信号,以便更灵敏,更准确地检测物理刺激。传感器模拟了检测压力的“慢适应(SA)”受体以及检测振动和粗糙度的'快速自适应(FA)'受体。
触觉传感器采用柔性薄膜形式,包括具有人类指纹状微图案的上面板,具有模仿FA受体的振动传感器的中间面板,以及具有模仿SA受体的压力传感器的下面板。研究团队使用了测量物体表面产生的摩擦电信号的振动来识别粗糙度的原理,以模仿FA受体。随着开发的传感器和上面板模仿指纹,该团队成功地对12种面料的粗糙度进行了分类,分类精度超过99%。
传感器为需要皮肤移植的患者开辟了人工皮肤移植的潜力,这将给相关领域带来巨大的影响。另外,新的传感器将使用户能够在用触觉传感器构建的西装VR体验期间有真实的皮肤感受。
原标题:国外创新胰岛素传感器技术 糖尿病患者可实时检测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江苏省冷链学会关于对《运输西兰花的冷藏车温湿度传感器布局方法》等2项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保证团体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适用性,现对《西兰花中的莱菔硫烷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运输西兰花的冷藏车温湿度传感器布局方法》2项团体标准进行公开征求意见。- 2025-07-24 11:02:53
- 20217
-
关于征集《2025年度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的通知
面向社会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需求,推动工业机器人进工厂、服务机器人进生活,遴选有一定基础、应用覆盖面广、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成果并推广应用,促进机器人产业成果更好地赋能制造业、农业、建筑、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养老助残、教育、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等各领域。- 2025-05-05 09:03:38
- 19993
-
202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有望在多个关键领域打破“卡脖子”瓶颈,实现国产化
随着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和下游系统集成的协同效应逐渐显现。202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有望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加速国产化进程,打破“卡脖子”瓶颈。- 2025-02-24 11:29:20
- 21716



直播回放
直播回放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